12月22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咨委會委員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俄羅斯前總理弗拉德科夫、埃及前總理沙拉夫、印度尼西亞前貿易部長馮慧蘭、非盟委員會前副主席姆溫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前執行秘書阿赫塔爾、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英國財政部“一帶一路”金融與專業服務特使范智廉、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參加,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持會議。 會議討論了落實第二屆高峰論壇成果、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議題。委員們贊賞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進展,高度評價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理念所蘊含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放綠色廉潔理念、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建議通過建設高質量項目、完善“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網絡、構建互聯互通伙伴關系、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落實2030年議程等舉措,將第二屆高峰論壇達成的政治共識轉化為成果。 咨委會委員認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繼續以增長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成果為基礎,致力于改善世界人民福祉。
12月22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咨委會建議通過以下方式將第二屆高峰論壇達成的政治共識轉化為更多切實可行的成果: ——建設高質量項目。作為落實第二屆高峰論壇聯合公報的后續行動,如果實現高質量基礎設施全周期內切實可行、價格合理、包容可及、可融資、可投資、廣泛受益,同時統籌好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參與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目標將得以全部實現。咨委會認為借鑒國際規則標準和最佳實踐,確保項目在經濟、社會、財政、金融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十分重要。 ——完善共建“一帶一路”伙伴網絡。137個國家已經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咨委會鼓勵更多伙伴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建議高峰論壇將推動更多的多邊合作作為目標之一,包括加強專業領域多邊對話合作平臺建設。咨委會歡迎有關聯合國機構在多邊對話合作平臺中所做的努力,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工發組織參與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 ——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議程以及其他提供對接機遇的區域互聯互通倡議可以進一步開展合作,包括歐亞經濟聯盟、大歐亞伙伴關系、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非盟2063年議程等。作為第二屆高峰論壇的后續活動,中國一非洲“一帶一路”合作對話會以及中國與加勒比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會議相繼舉辦。咨委會建議舉辦更多區域性對話,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互聯互通。 ——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世界銀行發布的《“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指出,如“一帶一路”框架下有關交通項目全部完成,并克服有關制約因素,“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和全球的貿易額最高可增長9.7%和6.2%,實際收入增幅最多可達3.4%和2.9%,760萬人將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鑒于共建“一帶一路”的伙伴數量及其合作范疇遠超上述報告涉及范圍,咨委會堅信,只要所有合作伙伴堅定致力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加大投入并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更大。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意味著經濟上更多的相互依存。共建“一帶一路”應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多邊貿易體制。“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要反對保護主義,為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開展更多務實合作。 ——加速落實2030年議程。將聯合國機構的項目與“一帶一路”合作同步,將為加快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在綠色發展、減貧、技術創新、數字經濟、打擊腐敗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等方面創造更多機遇。 咨委會是非營利性的國際性政策咨詢機構,主要職能是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供智力支持。委員以個人身份參與咨委會活動。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咨委會提交了題為《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更美好的世界》的政策建議報告,納入了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咨委會還將為落實第二屆高峰論壇成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包括就“一帶一路”帶來的收益與公眾加強溝通。 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會見了與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