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青海民族大學傳來好消息:博物館、校史館、古籍館開館,這是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民族大學建校70周年的一份禮物。 青海民族大學博物館是在原來民族博物館基礎上擴建的新館,籌建兩年多,共4層3600多平方米,展出實物3000多件,全面反映了青海歷史和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生產、生活、服飾、飲食、民居、習俗等方面的內容,突出體現了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是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民族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 校史館共兩層1800平方米,展出圖片800余幅、文獻資料300余件,以清晰明了的線索展示了學校走過的70年光輝歲月。包括主展區,由序廳、發展歷程、黨建思政、教學科研、師資隊伍、育人成果和校園文化等組成,是對學校歷史的回顧和學校成就及特色的全面展現;同時設置校際交流紀念品展、師生及校友成果展等部分。 古籍館共600平方米,集中開放圖書館藏3000余部8萬冊古籍,包括23部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文獻,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是建設書香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學校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平臺。 青海民族大學校長索端智說,在70年積累基礎上新建的博物館、校史館、古籍館,不僅是對學校70年發展歷程、辦學水平、內涵底蘊的全方位展示,也是新中國民族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縮影,為學校乃至西寧地區增添了新的文化坐標,對于青海民族大學牢記辦學初心、勇擔責任使命、弘揚大學精神、展現大學氣質、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