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我省的枸杞種植總面積目前已達到74.8萬畝,其中有機枸杞基地認定面積近18萬畝,我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區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
枸杞是我省原生生態經濟林樹種,枸杞產業是典型的生態產業。我省的枸杞人工種植最早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諾木洪農場,大面積種植開始于2000年以來的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工程。2010年以來,我省枸杞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效益進一步顯現,我省枸杞種植面積也進一步增大。
近年來,我省全面推進“一優兩高”和“五個示范省”建設,緊緊圍繞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和諧共生,加快推進有機枸杞生態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了使我省枸杞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有機枸杞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枸杞加工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編制了《青海省枸杞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引領保障枸杞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今年,我省將繼續鞏固70萬畝枸杞種植基地,在保護好40萬畝野生枸杞資源的前提下,抓好有機枸杞基地認定工作,逐步打造30萬畝有機枸杞基地和10萬畝有機枸杞標準化基地,不斷推進有機枸杞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我省在枸杞產業的精深加工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市場需求和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枸杞進入有機食品范疇,青海依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有機枸杞,逐步走向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精深加工的道路,成為了青海經濟增長、農村建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據統計,2019年,全省各類枸杞干果產量達9.68萬噸,年度產值達41.44億元,出口18個國家。枸杞產業帶動就業8.5萬人,實現勞動收益11.09億元,惠及周邊農戶1.76萬戶,戶均增收5.84萬元,人均增收1.48萬元。
枸杞產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我省也加大了“青字號”枸杞品牌建設,今年6月24日,“柴杞”取得國家版權局作品登記證書。目前,“柴杞”品牌正在推進注冊程序,“柴達木”枸杞產品商標使用許可和青海枸杞品牌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力爭統一打造青海枸杞國內、國際知名品牌,提升我省有機枸杞產品市場競爭力、占有率,實現枸杞產業提檔升級。
相關報道
一顆青海枸杞的講述
大家好,我是一顆來自青海的枸杞。我的家鄉位于美麗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這里是青海枸杞的原產地,也是主產區,野生資源豐富,高品質、高活性有效成分使青海枸杞有著與生俱來的大品牌基因。
不僅如此,我的家鄉海拔高,氣候干旱,空氣相對濕度低,人口密度小,生態環境潔凈,水源、土壤無污染、無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所以,我的品質是國際同行業里最高標準的。
長大后,我的身材有人的小拇指那么大,別看我體格小,可渾身都是寶,身體里的維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蘿卜素含量比胡蘿卜高,鐵含量比牛排還高。
每年8月,是我們成熟的時候,那時候我的家鄉如同一片“火的海洋”。一排排紅彤彤的枸杞林一眼望不到邊,被壓彎的小樹下,我們被采摘下來,放到框子里,然后住進了倉庫。
過不久,我們就會被帶走,命運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我們只需要被風干制成干果銷售,銷售的范圍不是很大,可現如今,隨著精深加工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快,用我們制成的各種產品琳瑯滿目,遠銷國內外,2019年,全省各類枸杞干果產量達9.68萬噸,年度產值達41.44億元。帶動就業8.5萬人,實現勞動收益11.09億元,惠及周邊農戶1.76萬戶。
我們的家鄉除了土生土長的近40萬畝野生枸杞外,如今人工種植的面積已經達到74.8萬畝,其中有機枸杞基地認定面積近18萬畝,獲得各類有機產品認證面積近13萬畝,我的家鄉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區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
當然,這與家鄉的陽光、純凈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正是這些特殊的環境,賦予了我們獨特的品質,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尤其是青海正在奮力打造有機枸杞品牌,我們也有了一個新的別稱——“青字號”,搭上綠色示范省建設的快車,我們的名氣越來越大。
讓我自豪的是,2019年11月26日,我們亮相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會的發展之美展區和傍晚的冷餐會上,用我們制成的食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隨著我們進入有機食品范疇,工廠的叔叔阿姨大力發展有機枸杞產業,逐步走向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精深加工的道路。聽說現在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啟了全力打造全國富硒有機枸杞基地的新征程。
我們整個家族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青海經濟增長、農村建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成為了繼冬蟲夏草之后,青海又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名片。相信青海枸杞家族的未來會走上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