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南藏繡、土族盤繡、湟源皮繡……作為青海民間刺繡,青繡以它風格質樸、品類豐富、色彩艷麗的特點成為青海婦女世代傳承的民間手工藝,更因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青繡不僅在一針一線間傳遞著大美青海的文化與底蘊,更是在傳承、保護與發展中成為近年來青海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隨著青繡走向市場,它已然成為了一張亮麗的青海文化名片。
青繡作品宣傳青海文化。
青繡闖出大市場
初秋時節,走進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圣駝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一件件色彩艷麗、做工精湛的刺繡作品掛滿展示廳。展廳內帶有撒拉族刺繡元素的掛件、筆記本、背包等用品,巧妙地將古老手藝繡在日常生活場景之中。
二樓繡坊中,20余名繡娘端坐在繡架前飛針走線,在針線的交織中,撒拉族刺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韓乙米娜正在繡一幅名為《金麥穗》的刺繡作品。2007年,韓乙米娜成為圣駝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批繡娘,轉型為職業繡娘后,她不僅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其刺繡作品也頻頻亮相省內外各大展會。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40余名身著土族服飾的繡娘圍坐在青繡工坊前,配線、穿針、起針……2021年,李發秀經營的青海發秀手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青繡就業工坊。像這樣的青繡就業工坊,在互助縣有30余家,互助縣金盤繡公司對這些青繡就業工坊開展網格化管理,通過統一發放訂單,統一回收繡品,再發往各個銷售點售賣。
近年來,青海省刺繡行業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在海東市、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青繡的加工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各地還通過在網上開設商城等方式,擴大了青繡的市場!
蘇曉莉給繡娘做培訓。
青繡品牌帶動婦女就業
從網銷訂單主動上門,再到代表全省文化特色走向國內外時尚秀場,凝結著高原百姓生活勞作點滴的青繡,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喜愛。一根根繡線把青繡作品和省內外的市場緊緊聯系在一起。
走進青海青繡數字化總部,濃濃的青繡文化撲面而來,這里有產品研發中心、技能培訓、展示展銷中心、大數據中心、刺繡聯盟中心。這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青繡作品,大到掛畫、民族服飾,小到抱枕、團扇、絲巾、擺件等,只要是生活中能用得上的物品,都有青繡的元素。
“我省有各民族繡娘30萬人,長期固定從事刺繡行業人員近15萬人左右,經營刺繡相關傳統手工藝的工坊、企業492家,均為小微企業。”青繡協會會長蘇曉莉說,針對青繡行業小、弱、散的特點,青海省著手創建了青繡數字化經濟總部。青繡數字化經濟總部通過不斷整合全省青繡資源,優化青繡產業資源配置,著力推進青繡資源的集約化、規;、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建設,從而加快推動青繡產業發展。
目前,入駐經濟總部的青繡工坊和企業共有140余家,直間接帶動低收入家庭15萬人就業,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
色彩艷麗的刺繡。
青繡工藝制作的掛毯。圖片由青繡數字化總部提供
青繡中融入時代元素
2006年起,貴南藏繡、熱貢堆繡、土族盤繡、湟中堆繡、河湟刺繡、海西蒙古族刺繡先后入選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青海省非遺保護工作的深入,青繡藝術已經成為青海廣大農牧區婦女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收致富奔小康,以鄉村振興助推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藝之一。目前,青繡是我省參與人數最多、應用最廣泛、影響最長久、與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最密切的一種民間藝術。
如今,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全省各族群眾不懈努力下,青繡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青海一張亮麗的文化新名片,而青繡的發展也在以當代藝術視角結合時尚理念,重新解讀和演繹著青繡非遺文化。
“在傳承過程中,繡娘們注重挖掘整理能為現代設計所用的元素,只要是生活中能用得上的物品,都要有青繡的元素。”蘇曉莉說,通過發揮青繡獨有的特色優勢,近年來青海省加強了文創設計,通過融入文化元素的方式講好青繡故事,把青繡口碑做得更美、品牌做得更大、品質做得更強。
青繡不僅廣泛應用于服飾、生活、工藝和傳統禮儀等方面,如今在建筑方面也有豐富的用途。青海刺繡藝術富含深刻的哲學、美學、歷史學、民族學和人類文化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文化價值,保護好、傳承好刺繡藝術,對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青繡承載了青海各民族發展延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體現了青海刺繡的獨特工藝和青海人民熱愛家鄉、描繪錦繡山河的情懷,凝聚著高原婦女心靈手巧、擅長精工細作和敢于創新的智慧和技藝。”蘇曉莉談道。
走下高原闖世界
青繡總部現有青繡展示展覽銷售中心、注冊結算中心、大數據中心、服務中心、運營中心、培訓中心、設計研發中心、標準化生產車間、傳承人工作間、原材料配送中心和線下線上銷售平臺等。后續,還將努力形成以孵化園為核心,輻射小微企業和農村牧區農牧戶的青繡產業網絡,進一步優化平臺功能,完善平臺板塊,做大平臺規模,為青繡行業市場釋放活力提高質量服務,助力青海青繡產業向數字化、規;、標準化方向發展等。
在8月31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指出,要著力打造“指尖上的青繡”這一民族創建品牌。這也就意味著,未來青繡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未來,我們要在制作工藝、藝術理念等方面再提升,讓青繡的魅力源遠流長,助力青繡文化產業不斷邁步向前,在發展中傳承保護刺繡這門古老的藝術文化,讓這個流傳千年的指尖藝術帶領青海各族群眾共同致富。”蘇曉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