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合作是指產業和能力的輸出,不是簡單地把產品賣到國外,而是把產業整體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去,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能力。 提出背景 2014年12月14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同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總理馬西莫夫就中哈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裝備技術等領域加強產能合作達成重要共識,商定把產能合作作為深化中哈合作的重點和亮點,這被視為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開端。 2015年5月16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岢隽送七M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合作機制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總體任務 《意見》提出總體任務為,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合作進展 中國已與哈薩克斯坦、巴西、馬來西亞、埃塞俄比亞等幾大洲的15個國家簽訂了開展產能合作的框架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并與33個國家正在進行磋商。 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協議,合作建設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這標志著中國高鐵“走出去”取得歷史性突破;中老鐵路成功舉行開工奠基儀式;中泰雙方簽訂政府間鐵路合作框架文件,項目啟動儀式即將舉行;中國-中東歐合作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也取得重要進展,中匈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中塞兩國企業簽署了項目總合同。 |